基隆中元祭《七》---普渡場開燈
開燈放彩農曆七月十二日晚間六時,先由法師於主普壇施行法事灑淨,主普姓氏宗親會執事代表、爐主等人與地方首長聚集於主普壇前點亮主普壇燈火。象徵引導好兄弟前來,接受普度供養。
基隆主普壇於清代時,皆臨時搭建於當地「新店」、「草店尾」或媽祖宮廟埕等處,而後以木料固定搭建於高砂公園。1929年,以水泥興建主普壇建築於忠四路,今中山高速公路出口處。1971年遷建於中正公園,1974年落成使用,初命名為「文化館」,後又改稱「民俗文物館」。主體建築共分三棟。每年農曆七月前,輪值主普宗親會,便會發包僱工裝飾,高懸主普字姓,並標明「金雞貂石」四字,裝設電動花燈,整棟建築滿布五光十色的燈火,為市區中元節一景。
每年農曆7月1日,位於安樂社區的開基老大公廟便會舉行開龕門的儀式,揭開中元普渡的序幕,開龕門象徵廣開鬼門,邀請祖靈遊魂共用人間佈施;家家戶戶陸續進行家普,宴請各路好兄弟,而公普的各項事宜也在中正公園及慶安宮展開。農曆12日前後,位在中正公園的主普壇點燈放彩,此時的中正公園便成為全基隆最輝煌耀眼的目標,光彩遍照全市;而慶安宮前埕高高堅起的燈蒿也同時點燃,為四方孤魂指引方向、照明來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