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台北城記憶〈十〉老士林夜市熄燈 熙攘場景散台



記憶的味道
隨著煎、炸、炒、煮的律動
夾雜在兩岸的美食街廓
 炊煙四起的香氣
漂流在暗夜的燈河上
五光十色的燈彩
讓人駐足  令人垂涎
熱鬧的人群漂動
直到燈火漸熄
人潮漸散…..


追溯士林最初的文化源頭,恐怕得從士林市區神農宮附近的前街與後街開始著手,當時「士林新街」便是後來綻放百年光輝的士林夜市所在地。對於士林人來講,士林夜市的形成,正是一段「無心插柳」的歷史插曲,如今士林夜市的繁華喧囂,或許是連世居士林的鄉紳們作夢也沒想過的景致。

穿越過葛蘿石巷,便是暖黃食街,霓虹薄光七寶華璨,壁中人語歷歷。一位世居夜市旁的當地耆老說,小時候,老一輩的人告訴他,舊街一帶因為地理位置四通八達,在當時發揮了集散地方土產以及販賣海鮮的功能,許多魚販甚至遠從金山、基隆等地挑運海鮮來此販賣,而隨後艋舺、大稻埕等河港商埠漸開,地近基隆河道的新街愈顯重要,加上當地仕紳在漳泉械鬥後的興街造鎮計畫,新街圳道因此成為士林地區對外裝運及起卸物資的重要帆船碼頭,直到北淡線鐵路通車後,才逐漸失去舟楫之利。

早在1905年士林市場〈圖.1〉正式啟用之前,沿街吆喝、招攬生意的市集就有「鬼仔市」之稱。昔日士林市場每日清晨經營大批發生意,士林近郊的農人及山區農民總在深夜不辭辛勞,担挑農產品、水果及各種物產至山下,再用車運到士林市場或挑擔走路,趕在天亮之前抵達慈誠宮〈圖.2〉廣場販賣,而當時即使各攤販雖然還無固定攤位,但已使用貼在竹籠及攤車上的小賣市場使用劵,作為課稅證明。

                         
                             1.早在1905年就有「鬼仔市」之稱的士林市場日式建築



                      
                                                                      2.慈誠宮


批發作業總在天未亮時就熱鬧展開,緊接著才是街內小賣商大展身手的好時機。早上七點左右,大東、大西兩街的肉舖已經是人聲鼎沸,大南街的瓜類、花果,大北街的木柴級廟前菜、魚等民生食品也已待價而沽,一直要到每天上午十一點左右,早市結束營業,飲食攤舖緊跟著接手經營,打造「士林夜市」夜以繼日、繁華喧囂的歷史風華。

一對單蟠龍八魚柱正立門前,龍唇微啓含珠,望過慈誠宮殿門上「慈航存濟眾深心波濤衽席」、「誠夏奏迎神大樂鐘鼓笙鏞」的題字,就可以看見天上聖母、文衡聖帝、康澤尊王分坐正殿、左右護龍配,庇護商場內的眾多店家。

事實上早期攤位原本都以慈誠宮為中心向外發展,隨著版圖不斷擴張,逐漸演變成現在的夜市規模,士林夜市除了有一個以鐵皮屋搭成的「台式美食廣場」〈圖.3〉外,在通往夜市的各個巷口,也散佈著各種美食小吃,伺機擄獲民眾的脾胃。




                                                               3 .美食廣場  2002 台北

在士林夜市涵蓋區域中,陽明戲院旁狹窄的安平街〈圖.4〉,一向是銘傳大學學子下課吃冰的最好去處,老一輩的居民說,安平街以前是空心菜園,後來淪為花街柳巷,成為士林最早的私娼寮。直到二三十年前,台北市政府為了除去該地的惡名,特別為其命名為安平街,頗具深意,而這條恐怕是世界人口密度最高的巷子中,兩旁店鋪以賣服飾〈圖.5〉、冰果店為輔〈圖.6〉,情人們一旦走進這條狹窄的巷子,常被人群逼得緊擁相抱,也讓昔日「花街」變成浪漫的「情人巷」。


  
                                                 4.陽明戲院旁狹窄的安平街



                 
                                                               5.兩旁店鋪以賣服飾 



  
                                                             6.夜市裡的冰果店


士林大香腸、大雞排、鐵板燒〈圖.7〉豬肝湯、蚵仔煎、大餅包小餅〈圖.8〉、番茄沾薑汁、生煎包、藥燉排骨、青蛙下蛋、東山鴨頭、炒花枝、刀削麵、高雄肉丸,一道道名聞遐邇的「士林美食」,幾乎都成為中外遊客造訪士林夜市的首要目標,而為了迎合顧客的消費型態,許多原本經營櫥窗店面的商家,已紛紛把櫥窗打掉,改成開放式的地攤經營,商品售價也因為激烈競爭而不斷下壓,讓愈夜愈美麗的士林夜市在雜亂、喧囂、幫派陰影、地盤糾紛、公廁收費〈圖.9〉與如織的遊客中繼續綻放光華。 


                       
                                                         7.夜市裡的鐵板燒


                       
                                                                  8.大餅包小餅



                
                                                 9.老阿嬤守在仍然沿襲傳統的收費公廁


幾十年來,去過無數次士林夜市,永遠搞不清楚他到底有多大,只感覺它的範圍不斷在擴增,並且永遠有新的攤販到夜市裡來。為一不變的是,只要到士林夜市就可以看到很多在生活中努力的人,夜市的攤販不論冬夏都在為生活打拼。對於士林夜市,作家林清玄形容它是一個「有生命力的所在」。

和林清玄所看到的一樣,無數台北人恐怕都曾看到過夜市中賣生炒花枝的三個女人,腳上都穿著愛迪達的跑鞋,每天揮汗炒出無以數計的生炒花枝,一鍋數十碗,總是一眨眼就賣光了;一對賣果汁的夫婦,兩個人四隻手看顧七台咆哮的果汁機,左手忙著打木瓜牛奶,右手卻在過濾西瓜汁,不論來了多少客人,他們總是那麼準確、快速;賣鐵板燒的壯漢脖子上總纏繞著一條毛巾,汗水仍從毛巾匯流到肚臍,每做一輪的鐵板燒,他就衝到水龍頭下以冷水淋身,消去暑氣……

只是這樣的場景,這樣的消費形態,已無法親臨其境去體驗了,士林市場因為老舊髒亂,市政府於2002年秋天正式遷移拆除進行改建工程,五百三十九個飲食、雜貨以及魚菜肉等攤位遷移到臨時攤棚,營運長達九十餘年的台北市公有士林市場終於在20021014日〈圖.10〉夜市熄燈、熙壤場景散台後,改寫飲食文化新頁,正式走入歷史。



                 10.台北市公有士林市場終於在20021014夜市熄燈










1 則留言:

  1. 您好,我們是士林市場粉絲團經營者
    希望可藉由您對士林市場的老照片敘述
    讓更多人得知2002年前的士林市場的面貌
    還請您協助我們至士林市場fb粉絲團上po上您的各式照片
    網址如下
    https://www.facebook.com/#!/Treasure.of.Taipei
    如有打擾還請您見諒
    謝謝

    回覆刪除

Abo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