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關子嶺火山碧雲寺〈4〉龍鳳蟠金爐



在寺廟中另外還有幾樣常見的民間藝術就是交趾陶、剪粘和彩繪,台灣比較古老的廟宇中,除了木雕、石雕之外,通常在山川門內外的水車堵上,或者是廟頂的脊上,會塑立著許多色澤鮮艷美麗造形傳神的陶藝作品,那就是交趾陶,它是清朝年間所展於廣東的一種多彩釉軟陶,它的釉色常見的有胭脂、明黃、青藍、白與黑等,可以搭配出四十餘種色澤,絢麗耀眼,一般廟宇的交趾陶作品,大部分的題材都是屬於歷史人物的故事,或是民間傳聞故事等,除了增加廟宇的藝術內涵之外,同時也可以讓廟宇多了一份教化與歷史傳承的功能。















交趾陶在台灣廟宇藝術中扮演極重要的角色,通常一間廟宇中所需要的交趾陶作品為數可觀,但好的藝匠又少,因此不少的廟宇大部份都用剪黏來取代交趾燒,使得台灣的廟宇屋頂上、屋簷下、廟裡的牆壁上佈滿了各式各樣花花綠綠的剪黏造形,由於這些顯目耀眼的裝飾,使廟宇增添無比的光彩與熱鬧的氣氛,亦令人有裝飾氾濫之感。


剪粘的作品大部份安置在廟頂燕尾脊排頭上或屋外牆壁堵上,有的廟宇甚至於整個屋樑脊上都裝飾滿了剪粘,包括廟脊兩邊的雙龍,中間的福祿壽三神、三官大帝或寶塔以及樑上的花鳥、龍鳳、八仙、飛禽走獸、牡丹等等,令人遠遠望去有金碧輝煌之感。




































除了廟宇建築講究藝術之外,民間祭祀時所用的,一些物品也都含有一些藝術內容,如神轎雕刻、金銀紙上圖案的印刷、香袋的圖案、燈籠彩繪、八仙桌、供桌的雕刻、香爐的雕造或塑造、桌裙、廟旗、涼傘的刺繡等等,也都包含了很豐富的藝術色彩來,即使是祭祀時的一些供品,道士所穿著道袍,也都會彩繡印繪一些精美的圖案,成為了民間色彩十分濃厚的一種宗教藝術。



  在台灣每一個鄉鎮都有不少的廟宇,廟宇中的建築隨處都可以讓人接觸到宗教藝術的豐富內容,走進廟宇的世界,就是一個宗教藝術的世界,尤其是廟宇裡更是各種藝術的結合,不但有平面的彩繪,更有立體的雕刻、塑造,以及刺繡浮雕等各種東西,真是多彩多姿,豐富而富有多樣內容。



                                                      參考資料;台灣寺廟建築

台南關子嶺火山碧雲寺〈3〉泥塑與壁雕




台灣是一個宗教信仰十分自由,也十分多元化的地區,寺廟林立,廟會頻繁,因此也留下了許許多多宗教的文物,每一項宗教文物,都有它宗教上的功能、也有它信仰上的意義,但是大部份人都不十分瞭解,因此衍生了許多的疑惑,透過對宗教文物的了解,可以促使我們更容易認識宗教的內涵。

台灣是一個宗教信仰極度自由的地方,同時也是一個宗教信仰極度多耴的地區,因此由宗教所產生出來的宗教文化也就非常豐富,而宗教的藝術也十分精彩迷人,從寺廟的建築到神像的雕刻,以及一些祭祀物品等,在在都閃耀著藝術的光采,呈現著多彩多姿的民間特色。






















剪粘的作品大部份安置在廟頂燕尾脊排頭上或屋外牆壁堵上,有的廟宇甚至於整個屋樑脊上都裝飾滿了剪粘,包括廟脊兩邊的雙龍,中間的福祿壽三神、三官大帝或寶塔以及樑上的花鳥、龍鳳、八仙、飛禽走獸、牡丹等等,令人遠遠望去有金碧輝煌之感。


























寺廟是蘊藏宗教藝術文物最豐富的地方,那廟前的石獅子、龍柱、廟簷上的交趾陶,剪粘、廟壁上的彩繪或雕琢,都是出自藝師巧匠的手,所以每一樣東西都是值得欣賞的藝術品。











石柱也是廟宇常見的一種藝術品,我們最常見的龍柱造形可以分成兩種 一種是單純但很有力,雙柱都有一條長龍盤繞,只有上端和下端稍微刻一些雲彩和水波的花樣之外,便沒有其他東西了。另外一種比較雜,除了刻長龍之外,還會刻上花朵、葉片及人物、獸類等東西,十分熱鬧。刻龍柱是十分費工和花錢的事,據說一根數尺高的龍柱,由一個師父來刻,最少要花上兩百多個工作天才能完成,而且一根龍柱的花費高達三、四百萬元,由此可窺知龍柱的可貴及其藝術價值。有些寺廟則用石鼓代替石獅,也是極具有價值之寺廟藝術品。




參考資料;台灣寺廟建築

台南關子嶺火山碧雲寺〈2〉剪黏與交趾



綜觀台灣寺廟之格局,屬於較早期的清初寺廟,多採用簡單的院落式格局,當時寺廟裡降了主祀神外,配祀的神明較少。至清代中期之後,寺廟多用有護室之格局,它提供較多的配祀空間。至清末時,又出現一些並連式的院落型之格局,有如三座廟並置在一起,面寬很廣,可以開五門。裡面的配祀神祇也增加許多,如北港朝天宮,正殿主祀媽祖,第三殿供奉觀音及十八羅漢,左右配殿供奉文昌帝君與三官大地,第四進供奉媽祖父母。另外左右護室再供奉福德正神,也些房間作為辦公室。這樣的格局宏整,功能齊全,是清末之後台灣大的寺廟之特色。






























































台灣寺廟的屋頂中,最隆重而高級的形式是歇山重簷頂,即「四垂頂」作「上下山」。四垂即四面落水,左右亦出屋頂。在構造上較複雜,前後坡有棟架支撐,左右坡必須掛在棟架側面,通常在棟架疊斗後面再加一支「付樑」,以承受側面之桷木。而歇山側面的三角形山牆位置關係屋頂整體造型甚大,台灣的幾個大的歇山屋頂,也有著技巧上之差異。





                                                     參考資料;台灣寺廟建築

Abo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