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中元祭《五》---迎斗燈遶境祈福〈4-4〉

           

                農曆七月十三日下午迎至慶安宮前,由北管子弟班聚樂社、得意堂前導遶境,並有藝閣、陣頭等參與。其中又以聚樂社、得意堂在旭川河界的兩次「相讓」最為特別,早年因旭川河兩岸商業利益問題而有許多衝突,後以「賽陣頭取代打破頭」觀念,消弭兩者的衝突,而後在迎斗燈時旭川河以東由「得意堂」領頭,過旭川河後,以西則換由「聚樂社」領頭,待由西過東時,又交換回來,展現對彼此的尊敬,而途中聚樂社與得意堂彼此努力展現練習成果,較勁意味濃厚。


                 台灣的大型宗教活動,總是會有一個特色,那就是總會安排一些特有的祈福解厄的儀式,有許多地方是以「過七星橋」來幫信徒祈福解厄。至於基隆的中元祭,雖然主要目的是要招待好兄弟,但是在儀式的安排之中,地方的主辦單位,仍然會在儀式中加入特定的祈福儀式,以滿足許多地方人士祈福的願望。一至於在基隆中元祭的祈福儀式,最明顯的就是「迎斗燈遶境祈福」儀式。


                 所謂的「迎斗燈遶境祈福」儀式,就是一般民間的「拜斗」儀式。「拜斗」是道教獨有祈福延壽之科儀,拜斗儀式的時間,一般是在該廟宇主神生日時,或是祭典或齋醮時,基隆的中元祭也將拜斗這儀式加進來,當然可以滿足許多地方人士祈福的希望。特別是拜斗的斗內法器,都被民間信眾認為具有消災祈福的功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Abo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