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浯島城隍信仰---神將巡境《6 》



 每年農曆四月十二日浯島〈後浦〉城隍廟會慶典活動,金門人習稱為「迓城隍」。整個熱鬧隊伍會巡行金城地區,並分為「大迎」和「小迎」兩種路線。


繞行後浦城區域四境之路線稱為「小迎」,1949年兩岸分治後城隍爺遶境皆以「小迎」為主。


 每逢閏年,三年擴大遶境後浦附近村里的路線稱之為「大迎」,此一迎城隍巡境活動的路線稱為「香路」。沿途香客頂禮膜拜,虔誠祈求平安順遂,國泰民安。


金門戰地文化,除傳統的閩南建築外,最大特色在於軍方的工事,包括坑道、據點與精神標語,以及數十年的軍事對峙;巡境陣頭,往往會在隊伍出現身著軍裝的神將,既威武又雄壯,更能讓無形鬼魅為之震懾。


                                                    2011金門迎城隍遶境路線
城隍廟--紅大埕--外武廟--光前路61巷--莒光路171巷--觀帝廟--中興路中段--中正國小--民權路
--縣政府--民生路--中興路--北帝廟--北門福德宮--昭德宮--模範街--珠浦東路--東門代天府--莒光路一段--靈濟寺--莒光路--中興路--南門福德宮--光前路--睢陽府--水門--天后宮--禹帝廟--網寮--城隍廟
-
 

城隍廟所在地後浦城為廟會的主要活動區,習依東門、西門、南門、北門分為四境。每境四年一次負責廟會活動籌備,稱為輪值境主或稱爐主。



城隍遷治巡安大遊行,除保留傳統的城隍遷治紅綵、紀念旗、了亞托燈、馬上吹等陣頭,顏、柳督察使會為城隍開道,掃除路上不淨穢物。城隍遷治慶典,以保留前清閩南廟會儀制為特色,展現出金門迎神賽會的特色。




        七爺也即「謝將軍」,亦稱「白無常」。八爺即是「范將軍」,又稱「黑無常」。
          主要任務是將剛過逝的人拘提到城隍廟接受審判及捉拿惡鬼等。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追隨政府到金門的福州籍游擊隊員,冀望能藉故鄉這兩尊神祇的庇祐,讓離鄉背井的遊子能逢凶化吉,遂由隊員依記憶所及,塑製這兩尊造型突出,一文一武、一高一矮、一俊一醜、一靜一動的神祇,與范、謝將軍一般,在廟會中成為眾人注目的焦點。


                     
                           董、李排爺是城隍爺開庭審理時,負責執杖刑罰的衙役


                                     
                                           武判官職司執行收押犯人、懲罰罪行

                                     

                                                           文判官職司調查信眾品德、善惡與年齡








神童太子,在金門幾乎全是由國小小朋友負責肩駕遶境,這將是很有教育意義的文化傳承。











                                    巡境隊伍所到之處,兩旁信眾,無不誠敬膜拜。








走過大街,巡過小巷,繞過少了「神荼」、「鬱壘」護佑的古宅,讓欲為非作歹的惡煞無所遁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Abo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