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曾經有過史前文明,而原住民平埔族及山胞之活動也有上千年之歷史。大陸的漢人進入開墾智識近四百年來的歷史而已。大陸漢人又以閩南的漳州、泉州即粵東的潮州、嘉應洲、惠州一帶為多。因而台灣的寺廟若追朔其源頭,自然以上述諸地為主。
碧雲寺座落於山靈水秀的台南關仔嶺的半山腰,坐東向西,背倚秀麗的枕頭山,面迎廣闊的嘉南平原,附近林木茂盛;四周碧綠青翠,雲煙縹緲,「水火同源」與本寺同屬一脈源,地下蘊涵豐富之天然氣,故名「火山碧雲寺」。本寺在宗教的莊嚴氣氛中,並兼具賞心悅目的詩情畫意,是全台一處得天獨厚的靈山勝境,更是俢行者參禪悟道的好地方。
農曆正月初十,東山碧軒寺來到火山碧雲寺恭迎佛祖,這座靈山古剎廟頂極富藝術雕琢的殿堂吸引了我的目光,趁著清晨明暗反差不大的機會,利用相機擷取片片斷斷。
清康熙四十年(一七○一),第一代開山祖師釋應祥(俗名李鶴齡),由福建省泉州府名剎開元寺奉請一尊觀音佛祖聖像,渡海來台。
從竹仔港(今高雄縣永安鄉)登陸上岸,隨後寄居於阿公店(今高雄縣岡山鎮),數月後為了尋找更適合參禪悟道的環境
山南麓半山腰有一處「半壁吊燈火」之靈穴更適合靈修參禪
應祥師遂獨自帶著觀音佛祖上山,披荊斬棘,草建茅堂;就整座碧雲寺範圍內有兩處靈
穴,現今正殿是處「鳳穴」,後山南北兩側山脈是為鳳翅
次 第興建完成
本寺右側豎立一塊嘉慶十六年(一八一一)的「玉枕火山碧雲寺募為緣業碑記」,以資佐證
至四十三年完工
台灣的寺廟由於有正統佛教、通俗佛教、道教及民間信仰等不同類型,它門的宗教儀式不同,也影響到寺廟格局。一般而言,佛寺的基本格局要包含前殿天王殿、正殿大雄寶殿、後殿觀音大士殿以及左右兩廊。而通俗佛教如清水祖師、定光佛等寺廟則與道教或民間信仰之廟宇沒有什麼不同。通常包含前殿三川門、正殿、後殿及左右護室。三川門要闢三個門,適合王級的神明。如果用五門,則為帝后級神祇。
參考資料:碧雲寺沿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