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原住民系列---『賽德克 巴萊』 的省思 走出尊嚴/對峙〈三之4〉


「希達多深愛著這條河,這河以何等的力量孕育著他,他也以何等感恩之情待之,在他心底深處,那全新覺醒的聲音對他說化:『愛這河吧,留在河身邊,跟它學』,是的,他要跟河學,傾聽河的聲音,彷彿誰瞭解了河及其奧妙,就瞭解了所有的奧妙。然而今日他僅僅瞥見河的一種奧祕就已經拴住了他的靈魂,他看到水流潺潺不斷,從不止息,每刻亦復萬古長新般的鮮活,誰能明白箇中的奧祕?希達多不明白,隱約之間有些微的遲疑,微弱的記憶,以及天籟神音……
——赫塞《流浪者之歌》





台灣東部阿美族人習慣住在臨近溪河或海岸,一切的生活方式皆離不開河和海,水岸成為阿美族重要的生活及文化領域。同樣的他們遷徙到都會邊緣,仍然喜歡原鄉的河海,因而他們臨著新店與大漢溪畔而居,種菜、捕魚,生活雖苦,但他們自由自在,如今政府一再拆屋迫遷,使得他們再度流浪...終於走上街頭,踏上為他們族群命名美譽的凱達格蘭大道


原住民族「308為尊嚴而走」獵人行動從「自由廣場」出發,沿中山南路,走入凱達格蘭大道,由於這一次遊行,並沒有經過申請,所以一路上,參與遊行的群眾,並沒有使用擴音器以及呼口號,只是靜默而行,陸續進入這個以原住民族族群為名的大馬路。



縱使過去歷史上族群互有摩擦衝突,但在38日當天,不分族群不分種族,身著各族傳統服裝的原住民齊聚在自由廣場,活動總指揮手中所拿的長矛和泥土,是繞過了大半個台灣,經由排灣族、魯凱族、鄒族、邵族、賽夏族和泰雅族的接力傳遞,傳到最終站台北站阿美族溪洲部落手中。


面臨強制拆遷的三鶯以及溪洲部落,族人們也參與了這次的遊行活動,族人在遊行期間不斷高呼加油,期盼社會可以聽見族人就地居住的心聲。

 
   
              手拉「為尊嚴而走」的白色布條,緩緩行近於凱達格蘭大道,讓世人知道她們的訴求


               串連全國各族原住民走上街頭,這是來自於高雄縣原住民成長協會成員


導演馬躍.比吼拍攝三鶯部落的紀錄片「天堂的小孩」,雖然已近成年,但一代代在三鶯橋下板屋出生的小孩,隨著成長的歲月,他們模糊的記憶會越來越清晰




台灣原住民族「東部族群聯盟」今天發起「獵人行動─308為尊嚴而走」活動,要求尊重原住民傳統領域自然主權;甫被拆遷的台北縣三鶯部落及面臨拆遷的溪洲部落也全程參與,希望政府重視他們的生存權。


                    自由廣場前,「我們要找回祖先所留下的那塊土地」訴求布條



來自三鶯部落的吳明勇說,三鶯和溪洲部落都是阿美族人,文化就是選擇靠山和靠水的地方居住,喜歡和自然為伍,現在要把他們安置到小小幾坪大的公寓,他們根本無法接受,尤其長輩的生活更是不便。


身著傳統服飾,頭上綁著寫有「尊嚴」的白布條,各部落族人不分族群齊聚在自由廣場,打破各族之間以往恩怨的芥蒂


三鶯部落是他們三十幾年來用雙手搭建起來的家,現在家被拆掉了,看了真的很辛酸,許多老人家還是在那裡守著被拆掉的廢墟,不願離開自己親手建立的家園,希望政府能看見真正
的問題


1980年代,受到當時台灣社會運動的激勵,原住民開始挑戰主流社會體制

                     
             要求歸還屬於族群本身的政治、社會地位,推動對文化、族群再認同的運動。


雖然在政黨輪替後,政府通過了《原住民族基本法》,也不斷拋出「國中之國」、「新夥伴關係」等口號,但是層出不窮的原漢爭議事件,還是不斷在各地上演。



曾領導80年代原運的原權會創會會長胡德夫,看到20多年後原住民選擇再次走上街頭,心裡頭五味雜陳。



過去的原運雖然隊伍更整齊、聲勢更壯大,但是卻不如這次的活動,因為原運到了最後,不斷被政黨運動收編,不再是由原住民作主。」



他認為這次活動完全是由部落族人跨族群串聯,是一場真正出自草根串聯形式、保留原住民傳統文化的遊行。



長久承受了不平等對待,在原住民運動的20多年後,族人發起「獵人行動─308為尊嚴而走」活動,以準國與國的形式走上台北街頭,向中央政府發出怒吼

                                           強勢的警力,團團圍住抗議的群眾


胡德夫並說「這代表當年我們的努力還不夠多,這20多年以來,原住民的權利依然被政府所忽視。」


                胡德夫認為,過去的原運雖然規模浩大,但是卻不太像是原住民自主的行動。



部落一旦被拆遷,則部落的整體性將蕩然無存,原有社會關係將被撕裂,下一代更被迫在失去文化的環境中成長,這與政府宣稱尊重原住民文化的理念背道而馳。


身著傳統服飾的各族族群,團結一致,面對成排的警力,告訴政府它們要一個維護原民權利的法律


在目前現實生活中,即使不是原住民族,難道我們不能放下自己預設的觀點,進入對方的視野、同理他們在當下社會的處境與心情嗎?共創社會和諧


以總統府為背景,面對阻隔的警力,賽德克巴萊的場景,雖然相隔81年,但原住民爭取人權與尊嚴不變,只是這場抗爭,是一個有尊嚴的平和訴求

                        
                                 城市的發展不應該是剷除文化,踩在受壓迫的人身上前進


       層層包圍的警力,利刃如刀的鐵絲網,似將割裂傳承上一輩的歷史記憶和文化傳統

                                                                          
                                                                     協商


原住民族歷經殖民統治,土地被剝奪,在近代受到全球性工業化與都市化,以及受到各式違反原住民生活習慣、文化的國家法令牽制,加上市場經濟入侵,使得原住民土地流失、傳統領域歸屬國有,原本農漁獵的自給自足生活,受到嚴重的衝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Abo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