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代後,原住民知識分子主體意識抬頭,驚覺傳統豐年祭的式微及其豐富內涵快速流失,於是自1986年起於花蓮舉辦第一屆的阿美族「豐年節民俗活動」,繼而又擴大舉辦「聯合豐年祭歌舞大會」,如今,這樣的方式已在全臺灣原住民及都市原住民地區推行,然而,如何進一步深化、凸顯其活動之文化精神,區分祭祀與一般觀光娛樂、聯誼、政治角力之不同,仍有很大努力的空間。
2010年8月28日,新店溪畔的溪州部落,從各地趕來的阿美族青年,聚集在簡陋的廣場,準備進行一年一度 有別於原鄉的豐年祭典。
在以往迎祖靈時,頭目會打開酒甕,感激上蒼在過去一年裡對部落族人的庇祐。頭目
將含入嘴裡的酒噴出,象徵每一個人都能在祖靈的祝福下平安、健康。如今為了方便
改用市售的米酒敬祀。
顯眼的「豐年祭」紅色布條,高懸在溪州部落以竹子搭建的入口處,「豐年祭」是國內近半個世紀以來習慣的中文稱呼。阿美族人稱之「ilisin」,它是「舉行祭祀的事情」、「奉行祭儀期間」的意思。
「豐年祭」大都由部落頭目與長老自行決定舉行時間,不過大致上會在小米收成入倉後一個月內舉行。
部落的長老們在勇士舞的召喚下,於青年會圍起的圈子裡就坐。
豐年祭禮首先是迎靈祭,由全體已成年之男子年齡階級成員以專有祭祀歌舞嚴肅迎靈
豐年祭是部落男子年齡階級重要的訓練階段,不僅歌舞嚴格要求達到標準,期間的應對敬退與體力考驗,更具有重要的教育意義。
南瓜、檳榔、小米酒是豐年祭,祭祖靈的物品之一
此時部落青年停下舞步,身著傳統阿美族服飾的婦女將祭品拿出,交予頭目。這六樣祭品包含米酒、小米酒、糯米酒、小米、南瓜和芋頭,代表部落整年下來的豐收成果。
芋頭在以前是原住民重要的主食,為了感激祖先保佑,農作物豐收,祭祖時芋頭也是其中祭品之一
從村落到都市,有阿美族人的地方通常每年都會舉辦豐年祭活動。
不過與文化傳統習慣的歲時祭儀比較起來,目前都會區豐年祭已轉換成表達文化及族群認同的一個重要平台。
隨者時代的演變,傳統嚴肅、禁止外賓參與的豐年祭,目前大都以歡慶節日的活動型態呈現,歡迎共襄盛舉。
豐年祭裡面包含捕魚祭,部落各級男子年齡階級至海邊或河邊捕魚並行祭祀,作為入聖的開始,並於此日後祭典期間,嚴禁吃魚等水中生物。
豐年祭裡面包含捕魚祭,部落各級男子年齡階級至海邊或河邊捕魚並行祭祀,作為入聖的開始,並於此日後祭典期間,嚴禁吃魚等水中生物。
在部落的新店溪畔,歡慶捕魚祭之際,部落青年將祭祀的米酒,一杯接著一杯輪流暢飲
在過去捕魚祭,是由部落男子各年齡階級下海或於溪中捕魚,各階級自行於組長家中聚餐,作為整個祭典的結束與出聖,如今部落青年躍入新店溪象徵溪中捕魚
宴靈祭氣氛一般較迎靈祭期間輕鬆,並同時宴請鄰近友好部落頭目、長老,日治時代時期,也開始邀請行政長官、地區村里長等參加。
宴靈祭氣氛一般較迎靈祭期間輕鬆,並同時宴請鄰近友好部落頭目、長老,日治時代時期,也開始邀請行政長官、地區村里長等參加。
祭典完畢,已接近中午時分,部落青年開始端出一盤盤的佳餚,與參加的臨近族人、朋友共享
很傳統的裝菜盤是以檳榔樹之前段葉子製作而成,過貓、山豬肉、糯米糕糰....均是道地的原鄉味道
桌面鋪著翠綠色的山芋葉子,置於其上的菜餚,更加令人敬佩她們對原鄉可口風味製作的用心
一大早會場旁邊燒烤的山豬肉
族人與親友長幼有序的坐滿一桌桌
開動之前,族人低頭默禱,感謝祖靈與上蒼,賜給我們這豐盛的一餐
他們告訴支持溪洲部落就地居住權的外來朋友,「我們並沒有沉睡,雖然現在暫且保住了家園,但被拆的惡運並沒有完全消除,我們的身體、心靈都仍在備戰狀態」。
溪洲部落族人已在此生活超過30年,對這片土地有長久的記憶、情感,也是離開原鄉後唯一的安身之地。
「別拆我們辛苦所建的家園,讓我們安靜的住在這裡」!
這是他們最深沉的吶喊!畢竟這裡有屬於族人共享、相依的天空,也是他們在都市中生存的角落。
歡慶豐年祭、迎送祖靈之後,這裡即將重歸平靜,他們毫無怨言以勞力換取生活,但享受高度文明的人們,從不曾重視過他們的存在,也不太在意他們如何努力的生活,雖然有門牌也須支付房屋稅及電費,但他們仍然是「城市邊緣人」。
昨日的眼淚可以擦乾 往日的憤怒可以平息
我是善良酷愛和平的 我的單純勤勞不該被欺騙
我是人 應有人的自尊和平等
種族間 應有尊重和友愛
人和人 理當相親和諧
是的,幸福是從痛苦中,自由是從鐐銬中,掙脫出來的
我要重新在大地上站立
為少數民族的未來命運
拼著這一身肉軀,讓這一顆燙熱的心,無私地燃燒
~莫那能<燃燒>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