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原住民--溪洲部落 鄉愁的對話 豐年祭〈四之2〉



在都會的邊緣
這個三十多歲的小聚落裡
我們以不做作、不花俏的方式面對祖先
從迎靈、宴靈、送靈等儀式
們知道
雖然不在原鄉
但我們仍心存敬畏 感恩
以「想念故鄉—Lingacay(苓雅部落)」的誠摯心情
用我們的歌聲歡慶 身體舞動
導引離鄉背井的年輕人們 唱吧 跳吧
莫忘了原鄉長者的叮嚀
要在都會中
尊嚴的 謙卑的
生存 傳承
讓眼睛有黑白的分明
讓耳膜有高低的聲浪
讓皮膚感覺到陽光的
讓鼻子聞到土地的芬芳



     
  1984年,來自花蓮縣苓雅部落的阿美族人在幾乎沒有任何人力物力輔助的情況下,自發
             性地在位於溪洲部落後面的砂石廠空地上,舉辦了他們睽違已久的豐年祭。




       目前廣為熟知的豐年祭,為世居臺灣花東平原地區的阿美族於每年國曆7至9月期 間,為
             慶祝水稻豐收而對上蒼獻上感謝大祭的重要祭祀慶典



      
阿美族傳統豐年祭的舉行,在過去實施山田燒墾,種植小米的年代,是以小米收割入後,到下一期開墾焚地播種前這段時間內為準




    
     在2、30年前參與豐年祭者,只有稀稀落落的20人不到,然而對族人而言意義非常深遠。因為,這是他們自從離鄉背井之後,首次在陌生的都市裡找到了傳統的依歸。



     
也因為如此,這份承襲祖先文化的信念,儘管外在條件非常惡劣,他們還是咬緊牙關,豐
                                          年祭活動堅持一年接著一年地辦下去。



 
豐年祭是阿美族的年度大祭,它不僅只是傳統小米或近代水稻收成後的感恩之祭,更蘊含
                                著慎終追遠、敬老尊賢、團結和諧之倫理教育意涵。



    
2010年8月28日,在台北縣新店市安康區,那位於碧潭橋邊的溪洲路上,一年一度的「原住民豐年歌舞祭暨文化傳承活動」正如火如荼地進行,阿美族人嘹亮的歌聲再度響起。




     
在炙熱的太陽底下舞動的青年中,除溪洲部落青年會,有不少更是從原鄉到都市讀書的學生,因為住在這一地區,所以也被拉進來共襄盛舉。




  
祭典與其他臺灣原住民族,如:泰雅族祖靈祭、排灣族五年祭、布農族打耳祭、卑南族大獵祭、賽夏族矮靈祭、鄒族戰祭、雅美族飛魚祭等應嚴相區隔,不可混稱為豐年祭。



     
依據豐年祭原本的祭祀意涵,以及部落形成之發展,乃由單一氏族家屋與多氏族家屋之組成,逐漸發展有單一氏族內之家祭與跨氏族之部落性公共祭祀



  青年們在艷陽下手搭著手圍成一個圈,賣力地舞著。腳踝上的鈴鐺隨著整齊的步伐,在吟唱 的歌謠裡有節奏地打著拍子。



     阿美族語中之祭祀(lisin)及家屋(loma’),應為前述ilisinmilisinkailoma’ankiloma’an
                       字根,亦實為豐年祭中結合家祭與部落公共祭典之本質意義。




  豐年祭,阿美族人依據地域群的不同而各有自己的名稱,秀姑巒和海岸的中部阿美族普遍ilisin,北部阿美族稱malalikid,東海岸阿美族稱malikoda,南部阿美族稱 kiluma’an,意思都 是「小米收成」。


     
由於南部的稻作較早熟,因此每年7月初,從臺東開始,位序往北到8月底最北端的花蓮, 一個部落接著一個部落舉行,各部落自行開會決定日期,天數約在一星期左右,整個祭儀 分為準備、迎靈、宴靈、送靈等階段 。


    至於阿美族語中之likid及likoda,本義為手拉手共舞之舞蹈活動稱呼,前述malalikid、malikoda
                   作為豐年祭之阿美族語稱呼,引伸其義為團結和諧,應是晚近的發展。



     由於部落習俗規定迎靈儀式只能由男性進行(女性負責送靈),
  所以在迎靈祈福結束後,部落的婦女才陸續加入跳舞的陣容。



      老阿嬤說,以前的跳法和歌都不一樣,老的歌比較好聽,唱得很深,
    年輕的歌有改變一些,老的歌年輕人比較不會唱。因為每年豐年祭都
                     不同,所以每年都要看,看哪裡不一樣了。


     阿美族勇士們披著傳統飾帶,和著悠揚的族曲節拍,賣力的舞動身體,直到汗流浹背,直 到心胸敞開。
                                                                       



    裸露上身,嵌在我背上的紋理,顯現我們要做一個有尊嚴的阿美族真正的男人。




     
此時不分男女老幼,大夥兒圍成了兩個圈,男在外女在內。眾人傳著飲用竹筒盛起的米   
                                  酒,在歌舞中表達了對祖靈及原鄉的崇敬之情。



    背後林立的高樓大廈,在河的那端,一棟棟的從地面冒出,在這端簡陋的草屋是他們祭典
    莊嚴的會場,她們所求不多,能夠讓隨溪流漂泊的種子,在這裡平順發芽茁壯,雖然兩岸
                                 有著天壤之別的生活型態,如此他們已心滿意足了。



隨著節拍,嘹亮的歌聲響徹溪洲的天空,也順著溪流流經沿河而居
  的原住民部落,引起了所有原住民的迴響,與心靈的共鳴。



   
血液是澎湃火熱的,為生命的尊嚴,為台灣原住民未來的命運,
        這一身肉軀,這一顆火熱的心,無私的燃燒吧!     
                                                               


 阿嬤們在今天暫且放下手邊粗重的工作,穿戴起他們傳統的
  彩衣與滿身親手打造的飾品,就這樣每年的今天,隨著樂音
   以最快樂喜悅的心情,踩踏出最曼妙的舞姿,告慰祖靈。


      雖然艷陽高照,年邁的阿嬤堅持來這裡手遷著手,圍個小圈圈,
      隨音樂起舞,舞出最亮麗的人生,哪怕這個移居30年的故鄉,再
        度被迫遷徙流離,在今天、在明年我們要讓這個祭典永不止息的延續。



 年輕人,從遙遠的原鄉抑或鄰近的都市邊緣部落,在今天他們
     齊聚新店溪畔的故鄉,攜手同心,團結一起,以傳統的豐年祭,
          表達它們漂流至此落地生根的決心。



         盡情的跳吧!在這城市的邊緣,把我們原鄉千百年來的豐年祭典,在這裡一年一年,
                                                       一 代接著一代傳承下去。




   面對文化斷層的問題,部落長老們從來就煞費苦心地,以各種方式來拉近移居北部的新一
   代部落青年和原鄉的距離,盼能令他們重拾對文化的認同。

   從現場部落小女孩穿著母親略嫌寬鬆的傳統服飾,在舞祭場蹦蹦跳跳的模樣看來,更是可
   以想像那份來自母親傳承的心意、來自母體文化的薰陶,在族人堅持的守護下,從小便開
   始一點一滴地進行灌溉。

  這一場豐年祭對80多戶的阿美族人而言,除了傳承文化以外,還包含了另一層特殊的意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Abo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