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湖港蚶仔寮萬善祠水狀情---起狀〈2〉




                                誦經禮懺,超渡法會,是道教中必要的科儀。


啟狀前,各委員主事者齊集持香祭拜

 
                起狀又稱「啟狀」,本地人稱為「發狀」。為了象徵性的意義,先在啟狀現場搭蓋  棚架,用竹竿貫穿七之水狀〈早期據說使用九支〉。
金湖地區水狀立於「牛嘴籠」上,有些地方豎在「雞籠」之上,而蚶仔寮卻立在「沙堆」上,其最終目的是供水魂容易攀爬上岸。

                           後代子孫沿著水狀順時針方向轉動水狀,牽起水魂


                              每支水狀旁,各焚燒紙錢一堆,請水魂速速被牽起


                                           村民們一邊轉動水狀,一邊點插清香


旁邊除了放置象徵性的物品之外,村民口中唸唸有詞「雙腳踏雞籠,雙手扶蕉欉,起來換衫換褲,親像人。」

                        紙錢不停的燃燒,越燒越旺,水狀加速轉動


            預知水魂已否上岸的公雞,凝神感知周遭動靜,遮陽的米篩,走路穿戴的拖鞋


供水魂上岸清洗用的水盆裝滿清水,攀爬用的水蕉,擺放在沙堆旁邊,樣樣俱全


道士拜誦科儀之後,七座水狀各由兩位庄民牽引水狀,開始繞行水狀,號召水魂盡速上岸。


道士手持招魂幡,七座水狀經過旋轉,象徵所有水魂已上岸


經過一段時間不斷的繞行與轉動水狀,似乎水魂已浮出水面


此時設於啟狀場,其中一支支竹竿中的水狀,由輕轉漸而快速轉動,後來變成抖動、跳動。


水魂已經上岸附身於轉動水狀者之上,最後水狀連同竹竿拔地而起,表示已經「發起來」了,直衝水狀陣列場,最後躍入「狀林」之中,表示「先遣部隊」的水魂已經上岸到達村庄。近年來,蚶子寮地區的啟狀也有類似的情況,不但增強了儀式化的功能,也給此地帶來另樣信仰景觀。








1 則留言:

Abo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