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實攝影--台灣拆船業的興衰史.21

 

早期在台灣,拆船工人一周工作七天,毎天十個小時,好的時候,一個月能掙到三萬元,是造船廠工人收入的一倍。不過拆船的工作相對的非常危險,且污染嚴重,長期與船隻分解時流出的有害物質接觸,患上肝癌、肺癌的比例遠遠高於其他行業的人。在拆解工作中,往往會因氧氣吹管觸及沒有清理乾淨的油庫,而發生爆炸。拆船工人也可能因吸入有毒氣體,或被落下的鋼板擊中而喪生,拆船工人堪稱是拿命在換錢。

進入八十年代後期,隨著舊船價格以及勞動力成本上漲,而廢鋼價格卻因建築業景氣衰退而疲軟不振,台灣的造船業開始陷入了低迷。加上台灣提倡工業升級,認為拆船業造成了太多的污染,浪費了大量勞力,使得台灣拆船業日漸走向了黃昏。2007 陳碧岩攝於 蘇澳 南方澳漁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Abo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