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浯島城隍信仰---陣頭遶境《2 》




每年農曆四月十二,金門浯島城隍廟都要舉行巡安慶典。廈門城隍廟進香團參加14日〈農曆四月十二〉在金門舉辦的巡境活動,並向金門縣民政局和金門浯島城隍廟贈送“金廈情緣”、“佑護金廈”牌匾,同時為浯島城隍廟捐獻“添香油”款項。15日,進香團返回廈門。



今年金門迎城隍將邀請台灣省城隍及新竹都城隍神尊聖駕及34家城隍宮廟代表總計107人來金門參加。同時也邀請大陸福建廈門城隍廟、泉州府城隍、龍海海城都城隍,白礁慈濟宮等4家宮廟274人,小三通來金逗陣熱鬧,首開兩岸三地城隍交流的盛況。

 


遮陽梁傘也有人形容是圓頂杏黃傘,於城隍轎後,上繡城隍名號,下端綴有流蘇,沿途需不斷旋轉,以示尊崇,並在城隍離廟入轎或離轎入廟時,護在神像上。










廈門市城隍廟組織的70人進香團,13日搭乘廈金小三通客輪,跨海前往金門,參加金門縣一年一度的城隍繞境巡安活動。






《漢書王吉傳》云:「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民俗活動是人們根據生存的需要而集體創造的,它不僅反映出人們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整體,也成為一股無形的巨大力量約束著人類。





城隍本為古代捍衛城牆之自然神,但逐漸從城牆的保護神轉化為祈福禳災的俗世神,則可追溯到南北朝以後。唐以後更成為人格神,使得城隍形象偶化,五代唐愍帝始封城隍為王爵,流傳至今人稱城隍爺。在宋代的帝王提倡下,城隍信仰遍及中國境內。



因為金門的特殊性,係早期的大陸沿岸及內地居民的遷移第三地的跳板,造成金門的傳統文化及民俗活動的更迭交流,甚多特異民情因此流傳下來成為金門的特殊文化。


兩展燈籠上面書寫著﹕「浯島城隍,敕封顯佑伯。」由兩名親勇扛著,以顯城隍出巡之威。




金門唯一最具特色的傳統建築---模範街,遶境隊伍穿越老街,更加添了些許古樸情懷。



金門,因早年實施戰地政務。一則以喜,一則以憂,憂的是造成當地居民生活的大不便及建設落後,喜的是保存了不少古蹟及文化資產免於人為破壞及外力介入,以保持古樸之風,仍存原味之美。



陣陣雨絲,打亂了這場人神共樂的廟會,然而只有在這樣風雨中遶境,更能顯現庶民對神明的崇敬。


城隍信仰絕對不是迷信,它只是長久以來民間信奉不渝的通俗信仰中的一環,稱之『常民文化』。


這是一個乍暖還寒、細雨紛飛的時節,儘管因為鼓皮遇雨脹縮,包裹塑膠袋,仍要擊出聲聲震心的鼓音。



















不知從指間悄悄流逝幾許歲月,由年少到白髮蒼蒼,從勁挺到佝僂的身影,不知看盡多少神佑黎民的場景,隨著遶境的尾聲,兩老踽踽獨行,心中感嘆下一科香能否還趕得及城隍爺的庥澤。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Abo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