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運河港仔尾「孤棚」的傳說



引用安平鎮文史工作室所寫孤棚祭之由來:


清咸豐二年(一八五二),港仔尾居民陳柱,

在安平台江大港(舊運河)碼頭擔任搬運工的工頭。

當時府城各行郊的商品,都需經安平舊港口換成小船,

經五條港載運至府城各商行。除了安平之外,

五條港各港口也有其他搬運團體;為了利益競爭,

各團體之間常會發生衝突。咸豐二年舊曆 十二月九日 ,

陳柱因事故和府城兌悅門附近的搬運工人發生鬥毆事件,

陳柱在無意間失手將對方打死。

根據清朝的法律,殺人者一律處死抵罪;

陳柱將難逃被處決的命運,消息傳來,

港仔尾的居民立即陷入愁雲慘霧之中。

安平是個偏遠孤立的區域,各角頭居民世居安平,

鄰里之間感情融洽,港仔尾的居民也不例外。

港仔尾居民為陳柱多方奔走請託,

希望能免除陳柱的死罪,

但是用盡各種方法,仍無濟於事,

里民在無計可施之下,只好求助於神明,

眾居民齊聚靈濟殿前向廟中諸神及老大公伯禱告,

祈求神明暗中幫助,能使陳柱倖免於難,

並許願若陳柱能保全生命,將謝神還願。

過了數月,隔年(一八五三)陳柱竟意外獲釋。

消息傳來,港仔尾居民無不欣喜若狂一致認為陳柱的獲釋,

是廟中恩主公、保生大帝、玄天上帝、

諸神及老大公伯神威顯赫、解除信眾疾苦,

陳柱才能平安歸來。全體居民商議後決定,

擇於當年舊曆七月初九,於廟前搭建孤棚,

以大豬公、篙串、菜碗及各種祭品,

向廟中諸神及老大公伯答謝神恩,

每年的祭典場面浩大,

晚間並請道士臨壇誦經化食,

俗稱:「祭祀老大公」,

有別於其他地區中元節的普渡習俗。

此祭典從清咸豐年間至今,從未間斷。




 
靈濟殿位於安平六角頭港仔尾社,今天的台南運河安億橋北側。
是由水仙宮及北極殿等廟宇合併合祀神明,至今廟宇還保存合併廟宇的供桌。每隔4年舉辦海上會香由此出發。
主祀:伍府恩主公   保生大帝 玄天上帝 水仙禹帝
每年農曆七月七日頗富盛名的「作16歲成年禮」,七月九日於廟埕舉辦具有地方特色靜態的「孤棚祭」。
 
 
 

當天下午四點由靈濟殿主普,附近各商家及住戶贊普,將各種供品陸續齊聚於供桌上。




主普桌上,擺滿了鮮花、素果、糕餅及13個酒杯、11雙筷子。





荷蘭人據守安平,建造「熱藍遮城」後由明鄭成功所驅,想當時此地戰況激烈,洋人死傷無數,祭洋酒更有深層意義。



豐盛的供品、財帛,為千里跋涉而來的好兄弟們,以一顆虔誠的心迎接他們。



師傅以上百斤的香腸,雕塑成一隻隻可愛的香腸豬、羊。



另外活動中心裡的普渡供品,與廟前的普渡場不一樣,這裡是由提供供品的人家,以一塑膠或竹蘿框為單位,內置約七種不同食品。專供由水路而來的好兄弟食用。



這位剛從家裡帶來的是整套竹籮筐祭品,必須是熟食。左上角是還在佈置的孤棚背景。



普渡場裡的觀世音菩薩、大士爺、山神以及土地公,各地習俗不一,因而造型不同,後面黑、紅相間及白色線條,意指觀世音修行的普陀山,然今晚火化的觀世音、大士爺,是去年安座祭拜一年的兩尊。而現場的兩尊則移入廟內續供奉一年,待明年此時火化,以此類推



孤棚架係由東西南北中五枝漁船船桅搭建而成,每枝長約三丈,由棚上用布幔延伸到地面,是謂「魂橋」布邊穿繫粗繩,必須確實拉緊,據聞有年繩索鬆散,好兄弟上棚不易,甚至滑倒,因而當年諸事不順,故此回不敢輕忽。



這是由棚架延伸而來,確實牢繫後,將一端放入運河,隨波漂逐,方便孤魂隨布攀爬而上,據觀察該時段洽為退潮,好兄弟們必須逆流而上,倍覺艱辛。



這是一條由水路而來的「魂橋」。




這是準備吊上孤棚的各種供品。




綁在竹竿上的供品,竹子根部以「十字」剖開,夾住以塑膠盆裝添的供品。




空心菜在鄉下祭拜好兄弟是不可或缺的東西,曾請教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李豐楙博士
為何村子拜門口一定有空心菜,其實這也是一種體恤好兄弟們,在搶孤搶食時,較弱勢的搶不到,只好以空心菜果腹,空心菜在鄉下隨手可栽種。




約5點左右,運來5頭豬,一頭放棚下靠近中柱處。




陸續將孤棧拉上去。




這是空心菜孤棧。另一種傳說是宴請好兄弟之後,要它們速速離去,傳達「無心留客」的意思。





將豬利用滑輪吊上去



每根孤柱各懸一頭豬





由正面看去


場面浩大的迎神賽會,心裡最痛苦的我發覺到應該是那些無法實際參與廟會陣頭或工作的人,因為廟會活動往往是人與人、廟與廟、庄頭與庄頭,感情交流與維繫最佳的時刻。



相機偶爾轉個頭,會有意想不到的場景,老人家們正在談論孤棚祭典的往事。




一切準備就緒 ,等待日頭西下 , 迎接好兄弟的到來。



好兄弟一路辛苦走來,在此稍事休息,男堂女室更衣盥洗,豐盛的晚餐正等著他們享用。



蜿蜒曲折的「魂橋」,一路從水中延伸到孤棚,人間的慈悲與用心,在此表露無遺,也因「地官大帝」行大赦旨,釋放眾鬼魂,暫返人間,享受香火與施食,鼓勵他們向道與向善之心。




夜即將到來,一盞盞傳統的油燈,照亮了來時路。




廟埕暗夜來臨之後,沒有路燈照耀〈為配合每年舉辦孤棚祭的需要,廟前運河邊並未架設路燈〉,一片黑漆,廟方掛吊了12盞傳統的「老大公油燈」。



夜幕漸漸低垂,天空呈現藍色調,廟方逐一點亮油燈,以利好兄弟在幽暗坎坷的途上好走。




當飽餐之後,將上演著助興節目



特殊的地方「孤棚祭儀」,雖然仍帶著一種迷信與迷思,但其教化人心向善,發揚倫理道德,帶動社會善良風氣,重視生命的真實內涵,成為當地河港祭典的重要特色,這種無形的文化資產,值得延續與傳承。






時辰一到,道士團齊聚孤棚下,以一顆虔誠的心,歡迎他們的到來。




順著魂橋,點上一炷炷的清香,引導他門上來。



「魂橋」直通運河,流水悠悠,悽悽蒼蒼的冤魂,行走在暗夜的水路,為了是一餐人間給與它們最豐盛的晚餐。


眼前是「冥界」一年一度的普渡搶孤祭儀,順著「魂橋」溯流而上的孤魂,正在享用人間準備的美食大餐,棚後運河兩旁炫燦的燈光,此刻正值車水馬龍,喧嘩異常,與渡場一片靜寂,形成強烈的對比,也顯現了冥陽兩界「合離的無奈」。










Abo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