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開地圖,由東港溪往上游追溯,發現東港溪發源於北大武山西側支脈,自山區萬安溪與牛角灣溪合流後,流經內埔、萬巒、竹田、潮州、萬丹、新園等屏東平原精華地區,於東港鎮北側流入台灣海峽,流域介於高屏溪與林邊溪之間,主流長約44公里 ,標高低於海拔500公尺 以下,平均約佔全流域82%,除暴雨期外,溪水流速平緩,他位處於台灣南部屏東平原的中部,其流域隸屬熱帶季風氣候區,雨量多集中於夏季的西南氣流及五月至九月間的熱帶氣流。
也因此每年雨季來臨時,各處一片汪洋,路基沖毀,橋樑崩塌,造成無數人們生命與財產的折損,早期此區域氣候酷熱,瘟疫四起,醫學不昌,人們只能求助於神明,替民除妖捉孽,瘟王傳說也因此而生,自古民生困苦,只以簡易的竹編紙糊,發展到現在的檜木或柳安與漁船實體大小略同的木製王船。
東港溪是屏東縣境的大河,分布在此溪南北兩岸及其附近的王船庄頭或廟宇所形成的信仰區域,謂之為 “ 東港溪水域王船信仰 “。
系統可分為主系和支系,主系是以東港、小琉球和南州為領域;支系則以恆春和滿州為範圍,此系各庄頭在信仰上各自獨立,但以東港溪出海的東港為系統龍頭,信仰形式與祭典模式,大多以東港為主,主辦的東隆宮,可說是此一系統的旗艦。
此一系統皆有定期性的王船祭典,主系三地皆為三年一科,逢丑、辰、未、戊年的秋冬之交舉行,東港在前,小琉球和南州在後,三地關係頗為密切,有相當深厚的王船情緣。
支系的恆春(水泉里泉南宮),雖也是三年一科,但科年略異主系,逢子、卯、午、酉年的農曆一月舉行,而滿州(滿州村照靈宮) 則是四年一科,逢卯、未、亥年的元旦期間舉行,這兩個遠離東港溪而位於恆春半島的王船活動,之所以歸入東港溪流域系統,主要是他的祭典過程近似東港溪流主系三地。
東港溪流域的主要特色,除了是定期性的王船活動外,平安祭典的名稱“總 理制度”的組織,請王之後的過火、迎王出巡、遷船繞境和瘟王船午夜送王,禁止外人參與以及全鄉總動員皆為此系統的共同特點。
另外此一系統在王船造型上,也頗具風格,大多數的王船多彩繪有魚、蝦、蟹等之水產圖案,尤其是以海為生的東港和小琉球為甚,在驅瘟的原意之外,另有“祈魚農收”之意,形成漁王船的信仰意涵。
論王船規模,東港所造的王船,可稱全台最大。除二仁溪流域系統的茄萣有潛力相較之外,今後恐沒有一個地方能出其右。
東隆宮在王駕出巡繞境活動於前晚結束後,會在王船廠旁舉行法會,祭典委員會各執事人員及各角頭轎班,依序參拜千歲爺,於次日中午舉行遷王船繞境,此儀式旨在全鎮驅瘟逐疫,由各角頭轎班負責護送王船身,中桅、後桅、船錠,並繞行市區主要道路。
同時信眾會準備牲禮犒軍、製作紙人為替身,替家人改運,並於稍後送到東隆宮,以便隨同王船於凌晨火化,將厄運帶走。
離島的小琉球為東港溪主系的王船信仰區,此系是我跟隨王船繞境,印象最為深刻的一個地方,當天下船後直奔三隆宮,祭儀結束後,開始遶行小琉球,大家同心協力,將王船拉行於兩旁低矮的紅瓦古厝狹窄巷道上,純樸且虔誠的村民,深恐在王船到來時來不及跪地膜拜,對王船有失敬意,因此長長巷道的兩旁跪滿手持清香的子民,目送著王船的離去,王船行過的每個村莊、漁港、海邊、陡坡、窄巷,人們敬神的心意始終如一。
從日正當中走到斜陽西掛,而後夜幕低垂,長串的子民跟隨王船到午夜忘卻了辛勞與疲憊,為的就是親睹這三年一科的盛事,送王時刻一到,人們歡呼高喊,一串鞭炮,火花引燃了船邊的紙錢,頓時火花四射,燃火的金紙飄滿了整個天空,熊熊烈火,吞噬了整個船身,越燒越旺,瘟疫厲鬼,似乎隨那飄散的火光,四處逃竄,飄過大海,飛向天際,黑夜中那三根燒得通紅的船桅,仍矗立在海邊,高潮逐漸褪去,人們依來時路折回,海面逐漸平靜,禍害從此遠離,安和樂利將隨之而至。
燒王船的意義,似乎就是如此,每次王船必須經過造船儀式,請王入醮,迎王遶境,祭船儀式,到最後送王。
每次送王之後,又開始籌劃下科事宜, 這其間,人們的心理反應是,因自己的出錢出力,將使自己不會被排擠於社群之外,亦能讓自己產生一種 ”神祐虛像”, 在生活與事業上奮發邁進,樂觀進取。因而王船之事,每人均樂於參與,共襄盛舉。
明年又逢壬辰年在台灣南部均有王船盛事,台南縣安定鄉蘇厝長興宮(農曆三月中旬),蘇厝真護宮(農曆三月上旬),西港慶安宮(農曆四月中旬),東港東隆宮,小琉球三隆宮,南州溪州代天府,此三地為秋冬之際,有興趣的同好,可以準備前往拍攝。
註:參考資料: 1)台灣地理環境
2)南瀛王船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