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拆船,做工的人,危險行業,紀實攝影,黑白攝影,高雄茄萣 興達港, 。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拆船,做工的人,危險行業,紀實攝影,黑白攝影,高雄茄萣 興達港, 。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紀實攝影--台灣拆船業的興衰史.18

 

在早期高雄港的碼頭,條件極佳,政府政策亦大力支持擴建拆船碼頭,由於臺灣人在惡劣環境中,依舊努力勤奮著的「番薯精神」,相當能適應拆船這種高風險、高勞累的工作。因此,開放舊船進口後,臺灣憑著優越的地理環境與高效率、高品質的技術工人,在天時地利和人和三者具備的情況下,世界各地的船大量湧入高雄港進行解體工程,並帶動整個鋼鐵工業的榮景。

走訪高雄、南方澳的拆船場,拆船工人利用短暫休息時間,抽根菸、喝點保力達飲料、與其聊點拆船事,這些對他們而言豈是一種奢侈。《2009 陳碧岩 高雄興達港 旗津 南方澳》










































紀實攝影--台灣拆船業的興衰史.17

 

台灣拆船業不僅造就了鋼鐵工業的繁榮,亦帶動許多週邊產業的興起。每一艘舊船剛拖進港口,立刻吸引一大批的「草袋部隊」前來尋找船上尚可堪用的二手古董、家俱電器、日用品、木料、機械零件,轉賣給熱愛蒐集古董的收藏家、家庭、商家和需要的機械製造維修商,早期鹽埕公園路的大五金街、建國路的廢船家具行等,都是我常去閒逛的地方。在高雄處處可見因著拆船業而延伸的相關產業,這些特色店家也因而塑造了只屬於高雄風味的城市風貌。《2009 陳碧岩 高雄興達港》










































紀實攝影--台灣拆船業的興衰史.15

 

回顧199018日黃昏,高雄港第二港口的15號碼頭突然一陣騷動,一艘領港船悄悄進入碼頭,指揮一艘拖船,把停泊於碼頭上長一年10,600噸待解體的波多公主號郵輪拖離高雄,前往菲律賓蘇比克灣,從此,長20年的台灣拆船工業正式劃上句點。但漁船拆解在興達港觀光發展為重下,嚴格要求業者不得在水域內施工,必須上架在造船廠內解體,經評估應不會影響環境。由於拆船不需要精密的機械,需要的是適合拆船的港灣和大量願意吃苦耐勞的技術工人,興達港的港灣,當年停泊著曾經遠渡重洋,承載豐盛的海洋資源,生命的盡頭回歸故土,最後一批即將告別,等待拆船工人拆解的鐵殼船。2009 陳碧岩 高雄興達港》


































紀實攝影--台灣拆船業的興衰史.13

 

高雄茄萣興達港的港邊空地上,堆滿了由船上拆解下來的各類金屬材料,由此我們可以想像得到,早期十大建設需要的鋼鐵從何而來,當然不是從十大建設之一的中鋼來,而是由廢船回收再製的鋼鐵產生,這種看似不是什麼好東西的產業,對當時經濟的影響可想而知。船體拆解後,除可獲得一級、二級、三級鋼板軋料外,還有不合軋料規格的廢鐵、銑鐵,以及其他金屬、廢木料、廢油、廢五金、零件等等,應有盡有,流入舊貨五金市場,因此台灣拆船業廢鐵可說是變黃金的新頁推手。《2009 陳碧岩 高雄興達港》










































紀實攝影--台灣拆船業的興衰史.11

 

在當年有些承攬報廢漁船拆解業者,向縣府申請到茄萣鄉興達港拆船,獲縣府有條件同意。由於興達港正朝向觀光休閒漁業發展,拆船業的進駐,地方認為可能影響觀光發展,破壞生態環境,群起反對,認為地方觀光產業會大打折扣。因此拆船業將解體後的船隻各種設備,分門別類的堆置在興達港岸邊,圖為功成身退的船舶動力引擎以及冷凍壓縮機,偶而會有船舶修理廠商,到此拆除堪用零件,1970 年代,為配合政府減船計畫,臺灣的鋼鐵需求有四成以上都是由拆船業供給2009 陳碧岩 高雄茄萣 興達港》














































Abo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