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5點多我來到了港東村的萬善同歸祠,也即現今的「金湖萬善爺廟」,前面水狀堆積如 山的倉庫,等待村民前來領取水狀。
早上6點左右,村民陸續由金湖地區村落各地趕來領取水狀
村民大都以討海與農作為生,因此他們習慣打著赤腳,左手提著兩支水狀,右手操控機車,真擔心重心不穩,發生危險,還好清晨路上來往車輛不多。
阿嬤騎上孔明車右手提著水狀,龍頭又橫掛一支,真不知她要怎麼載回去
阿伯每次提兩支水狀,不知來回多少趟了,乍問之下原來他家人丁旺盛
村民排隊領取水狀,需繳交每支120元的工本費,承辦者會附上捐贈者名條每支一張,在以前水災發生初期,因為往生者無故罹難,牽狀家屬因此哀痛欲絕,於牽狀時常會呼喚亡者名字,痛哭流涕,盼望能招起沉淪水難之苦。
由於時間的流逝,牽狀的形式漸漸改變,目前已很少寫上往生者的名字,而改為填寫捐贈者的姓名。
共騎機車,一次可提6支水狀上路
機車後面拖著手推車,載運量明顯提高
媽媽載著女兒,提著水狀回家,也是一種傳承
掛上運貨手拉車,一次載運26支或更多
父子同車,一次可提6支
以小貨車運送,數量更多,大部分受鄰居之託,載運回家平均分配
肢體不方便的他,以代步車兩支兩支運送,從早上到現在,不知來去多少回合了
早晨無盡延伸的身影,隨著時間的流逝,孔明車的光影逐漸短縮,但她們仍不辭辛苦的將水狀慢慢載回家。
亦拉或推,載運水狀走過鄉間小路
老阿嬤把貨車上的水狀卸下,搬到自家門口
把水狀分送到各戶鄰居
走訪了整個金湖地區,他們以各種方式載送回來的水狀,置放在屋簷下淋不到雨的地方,等到晚上人多的時候,黏貼上捐贈者的粉紅色名條。
從早晨到黃昏,他們從庄頭四面八方,不管徒步手提、孔明車徐徐緩送、機車單騎或雙載,無論推車、拉車抑或貨車載送,他們必須在日落之前將訂製的水狀小心翼翼運送回家,他們有著一個共同心願,在明天的祖先遇難日,排出水狀,牽引沉冤水底的冤魂,早日脫離苦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