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湖港蚶仔寮萬善祠水狀情---燒狀〈完〉





     蚶仔寮萬善祠整個超渡法事,最後一個儀式就是謝壇恭送神明,以及拔狀與燒狀


 這是道教陰陽法事的最後完成式,旨在酬謝眾神諸聖的相助,讓活動得以順利結束


 儀式簡單,由道士長率領諸道士在壇內拜誦《謝聖酌獻科禮》之後,焚燒金紙及鳴放鞭炮而告結束


 此時廟方工作人員,將倒狀之後的水狀,連同道壇內的山神、土地神、翰林院、同歸所以及普陀山等普渡紙糊祭器,集中於廟前空地上,準備火化

               蚶子寮地區水狀只約千支,數量較少,所以在當天下午進行集中燒狀


 相對於金湖萬善堂高達六千餘支的水狀,必須在隔天大清早利用機車,以約百支為一組拖行到預定空地集中焚燒

 民間習俗,隨著人民的生活習慣,情感、信仰的代代相傳,經由地域以及環境變遷的影響,
衍生出台灣現今社會深具地方特色的風俗

         這些風俗習慣,在歷史文化傳承與人民的精神生活,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


 為了讓水魂攀爬上岸,精心糊做的水狀,已殘破不堪,經過道士委婉相勸,有的水魂含淚離去,有的不忍離開,最後動用法師,以最嚴厲與威嚇的手段,破狀使其無法遁形,逼其返回陰間

       工作人員將「破」了的水狀,一一拖離現場,牽魂儀式與目的已達成,瞬間變成廢物


                    曾經藉由水狀讓後輩與前人心靈的碰觸與撫慰,如今魂已去、殼已空


    水狀在最後一批被拖離之後,廣場即將恢復往日的平靜、冷清,除了祭祀活動,這裡平常人煙稀少,畢竟此處是長埋屍骨荒僻的地方


                將紙錢撒向水狀的上方,請孤魂野鬼不要驚擾前人魂魄,讓其平安返回陰府


 堆積如山的水狀,不知迎請多少先人冤魂,然而牽與被牽者到底得到與會意了甚麼?我想應該是「夢中相見」心靈的慰藉吧

 目前在金湖以及蚶子寮地區,水狀的顏色已經不再局限於超渡亡魂專用的白色或灰色系列,另有兼具超渡其他亡靈的各種顏色,這是表現在整個祭祀態度與心情上的轉變


 紙錢使用方面,該地區原先祭拜祖先用的大銀紙錢已日漸銳減,現今普遍使用敬祀神明的壽金和刈金,似乎已將祭拜對象逐漸「神格化」了


        時辰一到,點燃水狀,讓「熊熊烈火,將水狀化為輕煙,以解千古心愁」。


對於天災造成無數罹難的「萬善同歸」的祭拜,衍生成特殊牽水狀的民間習俗,能夠受到世人與政府的關懷與重視,身為受難者的後代子孫,有著無比的慰藉

在歷史的背景下,對於台灣無情的大自然反撲,觸發防風、防水、愛護土地警惕作用,且對罹難的先人有種報恩的孝思情感。


雲林沿海地區,因為發生天災產生巨變,由唐山移民而來的先民,墾荒所留下的遺跡,到目前為止仍是如謎一團,難以辨認與揣測

「唐山過台灣,心肝結歸丸」,「十去六死三留一回頭」即使幸運來到台灣,面對天災、瘴疫、原漢衝突、泉漳械鬥與閩客相爭等步步驚魂之中,生者除慶幸自己存活之外,不忘敬奉祭祀罹難先人

有心記錄台灣豐富人文民俗的同好,至始至終,守候在整個祭典的四周,從白天到黑夜,他們細心觀察,每一個情節、每一段篇章都有其感人的故事,而且因環境變遷,祭祀的態度
與精神正逐年變化,我們會永遠記錄下去。

攝影在於我,除了之前我用相機描寫壯麗山川、日出與日落瞬間的感動,大自然優美的四時花開、花紅與花落,心緒的振奮與感傷之後,終於我駐足於人文紀實攝影,觀看多變的人生風景。

雲林口湖碧海招魂系列,三年來我走訪了較具代表性的三個地區,今年我更花了將近一個禮拜的時間,觀察此地特殊的水狀文化,無論如何,每年此時,此地人來人往,牽過來摸過去的祭祀活動,「水魂淒美的傳說」,在燒狀的最後階段已經達到教化人心的功能與意義。





1 則留言:

  1. 在視框裡看到攝者構圖的嚴謹和知識的豐富,令人讚嘆!

    回覆刪除

Abo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