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湖萬善爺廟牽水狀---列排水狀《完》




 
 早期的台灣係屬農業社會,大部分的住民從唐山移居來台屯墾,異處而居,人殊地不熟,他們除了戮力開墾之外,其首要面對的是生存嚴苛的挑戰,與周遭不確定因素的安全威脅,祭祀先人與宗教信仰因而發揮了心靈慰藉和安定社會的功能,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


 位於雲林縣西南海濱的金湖港,也即北港溪流域的出海口,早期謂之「下湖」,昔日為笨港之外港,目前此地區仍以捕魚為業,尤以烏魚為甚,村民謙卑純樸。


西元1845年,清道光25年的農曆6月7日,滂沱大雨不歇,狂風大作,該地區下湖等9個村庄,汪洋一片,奪走了3000於人的性命〈民間流傳為7000多人〉,水災之後所衍生的瘟疫,又病故3000多人,災難發生後居民為超度與緬懷前人,因而興建「萬善同歸」祠以祀冤魂。


每年農曆6月7、8日均舉辦法會,敦請道士僧侶頌念經懺,以示超拔,形成台灣地區獨特的「牽水狀」民俗文化,文建會已將此習俗列入「台灣重要無形文化資產」,旅居外地的鄉親當天均會返鄉參予盛會,悼念先人。

遠在日本的民俗專家,由於3月11日大地震引發海嘯造成數以萬計的生命折損,以及中國大陸水災頻傳奪走無數生命,因而當天他們遠來口湖取經,讓這富有特殊意義的祭儀,能過發揚光大,以為亡者之靈。


             6月8日早晨6點我即到達現場,成排的水狀已經整齊排列在馬路的兩旁。


                                                            陸陸續續有的提著水狀前來


                                                                  他們將水狀順著道路的兩旁排列延伸


                                      有的走過魚塭的土堤,在晨曦的照映下,神情肅穆


阿伯的腿雖然有點殘疾,但一年一度的藉著水狀,與自己祖先相會的日子,卻從來沒有缺席過。

                                       祖孫三代,將水狀一支支的牢繫在牽引的繩索上面


                                                             「戰水英雄」的旗幟,隨風飄展


                                                            以低角度拍攝


                     數以萬計的祖先水魂,靜立在路的兩旁,等待道士及後代子孫的超拔


                                                          家戶動員,排列水狀


昨天購回放置家中的水狀,今天運到現場,老伯以機車托運5、60支的水狀


                                               正在尋找合適的位置,準備安放水狀


一副討海人爽直的性子,黝黑的體膚,每年的今天他從不間斷,條條膠繩,細細的垂綁著水狀,讓祖魂得以順利攀爬上岸。




東邊的天空始終凝聚著一大片厚實的烏雲,有種暴雨欲來的感覺,也像是166年前的今天,災禍降臨前詭譎的天空。





西邊雖是白雲襯著藍天,搭配成排五彩繽紛的水狀當前景,是一幅極富創意的沙龍照,幾位攝影同好,左顧右盼朝著同一個位置,同一個方向獵取唯美的鏡頭。唯獨我朝著密布的烏雲來構圖。


藝術與文學,都以個人的自由意志來表達,他有著很多的面向,同好問我為何朝陰沉灰暗的天空拍照,答說,今天是他們祖先受難的日子,何不也讓照片抒情述說,語畢,同好全都轉向烏雲,默默尋找足以闡述當年大水欲來的情境。

                               他以機車從老遠的地方載運水狀過來


每個口湖地區的村民,他們心中都有一個說不完的祖先篳路藍縷,遭遇水難的共同故事,一百多年了,他們得以在此安身立命,繁延後代,這是祖先的賜予,因此每年今日,他們即盡緬懷與感恩之心,虔誠祭拜。


這幾張是較為寫實的照片,利用超廣角,使水狀誇張變形,但這已經脫離了紀實攝影的本質,是一種帶有寫意味道的寫實影像。








當地後代子孫為了緬懷先人苦難以及靈魂救贖,每年均在此時舉辦牽水狀習俗,而且一年比一年盛大,近年來在廟方與地方仕紳共同努力之下,將牽狀習俗提升為重要文化,結合產業使牽狀成為當地營造社區與書寫地方歷史事蹟的軸心,其用心與用情,深為人們所讚賞。

牽水狀,不但牽起了亡魂的哀怨,同時也牽起了後代子孫的傷痛與孝思,更牽起了一個影像紀錄與文化書寫者的責任與使命感。


牽水狀是台灣民間信仰中較為特殊的風俗之一,他的最終目的在牽引先人脫離水中苦難的日子,雖常見於一般個別性的功德法事中,雲林縣口湖鄉台子村蚶子寮與新港一帶,不僅將這個習俗代代相傳,並且光大發揚,形成區域性特有的民俗文化,他的背後除了有悲慘感人的故事,並有傳奇的神話,甚且有土地的情歌,描寫著這裡的過往滄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About